常見問題FAQ
在溫度或濕度改變的過程中,磁磚及水泥砂漿都會存在一定的伸縮,如果不留縫的話,會導致磁磚在後期使用的過程,因熱脹冷縮而出現鼓起或者開裂(膨共)。
間隔縫建議縫距為:修邊磚2-3mm 、未修邊磚3-5mm、六角磚至少5mm
特殊貼法如交丁、人字、回字…等,因磚體經高溫窯燒皆有一定比例收縮弧形方向,非正貼之貼法會讓弧度方向無法順接,影響磚體表面平整度,故間隔縫需拉大至3-5mm,使磚距有調整之空間
磁磚是一種耐久建材,對於品質的考量便相當的重要,挑選到劣質的磁磚,使用期限短暫,重新裝修耗時耗力,更是一筆不小的花費,因此要購買磁磚時應該仔細挑選,一勞永逸!
事前規劃:因為磁磚的尺寸花色琳瑯滿目,在挑選磁磚之前,先確認鋪貼空間的用途、範圍大小與價格預算,可於確認希望的風格樣式後再挑選對應的磁磚,避免無從決擇。
種類選擇:選擇磁磚時,除了美觀,功能與安全性也是重要的考量,針對不同使用環境,磁磚也有相應的材質特性,例如:衛浴間用磚需注意防滑,參考止滑係數;廚房油汙較多,推薦磚面平滑容易清潔的磁磚。
預留損耗數量:磁磚在施工時有破損的風險,加工切割時也有損耗問題。故購買磁磚時,除了滿足坪數的數量,還須預留5~10%的損耗數量,完工後剩下的磚片,也建議保留用於日後修補用,以免因燒製的排程不同出現色差的問題。
磁磚最常用的面積換算如下:
1平方公尺(1m2)= 10000 平方公分(cm2)
一坪= 32400 平方公分(cm2)
如欲計算1m2幾片,則以10000÷高÷寬=1m2片數
如欲計算1坪幾片,則以32400÷高÷寬=1坪片數
※單位使用片數尚須視磚縫寬度及磁磚實際尺寸增減。
EX:
30x60cm磁磚的每坪用量如下
►32400÷30÷60=18片
磁磚是由陶土、粘土、長石、石英等原料,經研磨混合、成型壓製、施釉印刷、高溫燒製而成。
以中華民國國家CNS標準概分為三類: Ⅲ類(陶質)、Ⅱ類(石質)、Ⅰa/Ⅰb類(瓷質)三類,而這三種材質依CNS標準分類的關鍵為吸水率的高低(CNS 9737規範:陶質面磚吸水率50%以下、石質面磚吸水率10%以下、瓷質面磚吸水率3%以下)。
以使用場合舉例來說,瓷質產品適合室內、室外地壁使用,因為瓷質磚吸水率低,耐用度及安全性會較高;而陶質產品的吸水率高,只適合室內牆壁使用,不適合貼在戶外牆上及地板;另外石質產品較適合室內地面使用。
石英磚(瓷質)
石英磚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品質的磁磚,抗折強度最高(莫氏硬度6以上)、吸水率最低(3%以下),也因此特性,石英磚的耐候性及耐久性最佳,不論室內、室外、地面、牆面都適用。
坯土經1300℃以上高溫燒製後,粉粒完全熔合者,密度高,吸水率3%以下。抗曲強度壁磚180kgf/cm、地磚300kgf/cm以上,生產瓷質磁磚,因為要達到3%以下的吸水率,所以不能用快速燒製方式生產,必須採用傳統窯爐,利用20小時左右的時間,以1200℃以上高溫才能燒製完成。
石質磚
坯土經1100~1200℃高溫燒製,粉粒半熔合者,吸水率10%以下。石質磁磚主原料多用黏土、長石並加入耐冷熱的滑石坯體,採以一次快速燒製的方式,胚底呈現暖灰色,其吸水力介於陶質磚及石英中間。
石質磁磚的品質特性,它的吸水率在壁磚及地磚都必須在10%以下,抗曲強度壁磚120kgf/cm、地磚200kgf/cm以上,目前國內一般施釉地磚採用快速燒製的都屬於石質磁磚。
陶質磚
數種原料混合加工成為坯土,經過1000℃~1050℃燒製以後,粉粒未熔合者。
在品質特性方面它的吸水率壁磚20%以下、地磚16%以下,抗曲強度壁60kgf/cm、地磚100kgf/cm,一般都限用於室內。
陶質磁磚通常採用二次燒製,主要原料為含鋁量較高的粘土,以及腊石、石灰石等。